
套话少说。写作文首先是审题,但是这个审题是有一定技巧的审题。
你要知道自己擅长写哪一方面的内容,然后把题目往你擅长的那方面去解读。
所以个人建议,在考试之前,大家应该把自己擅长的主题都一一罗列出来。
例如:我擅长写的东西:精神的富足、灵魂的自在、创新、享受生活类的。
我看到题目就要把题目往这上面去解读。
其次,是确定选用的例子和名人。
名人这里个人建议只好好准备6-10个非常广非常熟悉的名人。
这几个名人的名言和生平事迹你需要非常熟练,信手沾来
就是什么话题都可以用的名人。而且最好小众化一点。
在这里推荐几个万能的名人。
1、冰心 2、龙应台 3、纳兰容若 4、川端康成 5、仓央嘉措 6、安意如
适当的时候可以用一下课本的人。
例如郑板桥、谢灵运之类的
确定完名人之后,要确定写作的格式。
我个人建议一篇文章里用的名人不要超过3个 4个是极限了已经。
文章最好分为6-7段。其中单独有几句是过渡段。
我就介绍一下我自己写作的格式,如果有大神的话欢迎补充。
第一段:“xxxxxxx”某某某如是说。诚然,如果我们XXXX,XXXXX,一定能够XXXX,收获一份XXX。基本写完之后就有100多字了。
第二段:过渡段,一般可以用两个方面的矛盾来写。
比较抽象。举例:坦荡是 ……此处隐藏4015个字……/p>
把他和近义词进行比较和辨析。
例如:不轻易说不。
我们就可以辨析不轻易说和不说的区别。
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。
我们就可以辨析,空谈不代表不谈。
4、赞颂人伟大的精神
这个大唱赞歌的题目用的比较少。但是也出现过。
例如四川省08年的《坚强》。很明显就是大唱赞歌的题目。
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说我们老师怎么怎么说。
其实说出来和实际操作时两回事。
你试着写一篇和他说的不同的文章上去结果未必就低分。
请各位明确老师的地位,他们不是圣人,也需要吃饭养家。
所谓的三个排比,三段式,和朴实的文字是因为这些能让你的文章不至于低于43-45这个区间。
这样老师的“教学指标”就能够完成。
老师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稳,特别是高三,“稳”字是他工作的重点、
【我突然想到有个东西需要写一些】
其实文艺不代表你没有论点。
很多时候我们说我们论点明显,说白了其实是给自己没有文采的一种借口。
下面举例说明:
主题:好奇心
大众的写法:
1、好奇心可以使社会进步
2、好奇心可以促进科学发展
同样的意思,同样的论点,有文采的人的写法
1、有人说,社会是一朵玲珑的蒲公英。我说,好奇心是一股温柔的清风,把蒲公英吹送到希望的远方。
2、好奇心是一支笔,笔上是手指的游走,笔下,是科技的蓬勃。
你说下面的写法没有论点?和上面大众的写法意思上有什么不同么?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