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心得体会

《大清相国》读书感3篇

时间:2023-02-16 15:52:30
《大清相国》读书感3篇(全文共3211字)

大家都知道,在清朝是没有设立丞相或者宰相这一官职的。但我们熟悉的明珠、索额图,都被称为明相、索相。而同为正一品的汉人官员陈廷敬也是三殿三阁大学士,所以也称他为大清相国,其实并不为过。

近年来国人对王跃文的《大清相国》推崇备至,作为历史小说,讲述陈廷敬的为官一生,虽是有艺术加工,但是他都是可追根溯源,有据考证的。其实为官和为人一样,先为人才能后为官。前清入关的这几十年,汉人一直被打压,但陈廷敬作为一个汉人,还能成为正一品的官员。同时能够经顺治、康熙两代近七十余载,想必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。

书中概括陈廷敬的一生为五个字——“等、忍、稳、狠、隐”。第一是“等”,其实并不是让大家傻等着。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在等待中应该不断去吸纳总结,不断去充实自己,等到机会才能去把握住。第二是“忍”,简单的理解是忍耐,忍性是一种修行,坚韧不拔才能“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”。疾风可以摧朽木,但绝不能摧稻麦,更不能摧劲草。第三是“稳”,稳稳当当,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,因为本是如屡薄冰,如果再不稳当那么滑一跤,那肯定是必然。尤其稳当,就是不能过急。喜极而泣,乐极生悲,稳当就不能做事太过。如果太过了。那事物肯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。第四是“狠”,其实就是严格,对敌人狠心容易做到,但最难的是对自己时刻也恪守要求。第五是“隐”,在达到一定目标后,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这样的人生的哲理,其实是大半辈子受用的。在无论职场、学习、甚至在生活与家庭当中,用他的这些方式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。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可以自己去想一 ……此处隐藏2222个字……从廉洁自律、清正自持开始。“反腐倡廉”在如今更是国之大业、党之大业,对于企业而言,强化巡视巡察,抵制微腐败,强化追责等工作,更是要警钟长鸣;对于党员干部而言,坚守原则,发现问题,要敢于面对、敢于发声。学习陈廷敬,从党风廉政、作风建设开始。

二是宵衣旰食,勤政为民。陈廷敬的“勤政”品格同样知名,53年长此以往,未敢废弛。今天,我们讲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,敢为人先,以身作则,尤其是要学习广大党员模范不怕苦、不怕累的奉献精神。学习陈廷敬,从积极热忱、甘于奉献开始。

三是体察民情、造福于民。 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”,陈廷敬深知,他来自于民间,为官一任,必须要造福于百姓。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来自于群众,不能高高在上、脱离群众,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以“利民便民”为指挥棒,把服务群众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真正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在日常工作中,只有真真切切地“身入”一线支局、“心入”一线员工,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生产、工作实际情况,才能为政策的成功制定提供参考,并推动政策优化和改革,进而真正帮助区县公司和支局发展。学习陈廷敬,从深入一线、投身实践开始。

陈廷敬被康熙帝誉为“完人”,是和他以上的优秀品格分不开的。通读全书,给我最大的感触是:我们做工作如同做人,首要的是责任心,对公司负责,对部门负责,对团队负责,对员工负责。在工作的每一个领域、每一个环节,都要服务公司发展大计,都要恪守原则、克己奉公,都要悉心研究员工的利益,关心员工疾苦,都要坚持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做到与一线员工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,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一本好书,一个良师益友,觅得良言,与大家共勉。

《《大清相国》读书感3篇(全文共3211字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